English

创新——安彩腾飞之翼

深化国企改革 打好攻坚战役
2000-08-0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先琴 我有话说

这是一个国家没有投资、没有拨付流动资金,使用国际银行2.2亿美元贷款上马的企业。10年来,这个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人民币,利税20.8亿元,资产负债率只有38%。稳居国内同行首位。今年年底,该企业年利税将达10亿元,人均利税30万元,进入国际一流水平。

10年来,安彩完成技术进步和创新项目1400多个,其中29项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该厂自我技术总承包开发的25英寸和29英寸生产线,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大屏幕彩色玻壳的历史。据有关部门分析,安彩企业效益30%来自管理,70%来自技术创新。

创新与效益之间,是这样精彩地在安彩公司划出了巨大的等号。

创新之路

当我们来到安阳彩玻的生产线时,只见巨大的池炉24小时不停地“吞吃”着原料,将火红的溶液注入高精度的模具,经过以微米计算的抛光研磨,源源不断地“流出”屏与锥。这样的生产线有13条,每年可生产14英寸至29英寸彩玻1500万套。难怪有人形象地戏称安玻的生产线是“印钞机”!

曾几何时,这样的“印钞机”却将安彩引入绝境。

不创新即死亡,对安彩人并非口号,而是亲历。

1984年,电子工业部决定上马彩玻基地,河南省经过数度竞争,终以原料和交通的优势拿到了年产400万套玻壳的项目。当时的中国彩玻业几乎是一片空白,但现任安彩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的李留恩,那时就提出高起点引进,决定由拥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日本NEG公司实行技术总承包,成套引进其技术和设备。1990年5月和6月锥炉屏炉一次点火成功,年底即生产出60万套彩玻。然而,安彩人期待的经济效益却没有和产品同时到来。

经过日方标准验收的产品,在市场上遭到冷遇,生产线上也不断出现“条纹干涉”、“爆缩”等技术问题,卖不出去的产品堆积如山。而玻壳生产线的特点是点火便不能停下,熊熊的炉火每天要“烧掉”80万元人民币,产品压占资金高达10亿元,与此同时,外方的同样产品却长驱直入,赚走巨额外汇。

现实逼人转换思维,自找答案。症结找到了,是外方在安装调试中,留下了难以觉察的“暗钉子”。如对方提供的模具上,屏、锥的允许误差一个取了最大值,另一个取了最小值,合压时必然产生爆缩;“条纹干涉”也是在研磨工艺上缺少了两道工序……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利润驱使对方可以转让技术,但其不会为此培植一个对手,也不会把技术秘密和盘托出。症结找到了,问题也很快得到解决。

于是,一个大胆的决策出现了:生产线火力非但不减,反而开足,投入300多万美元,提高市场看好的21英寸屏锥产量。这项属于外方重点封锁的高科技项目,被憋着一口气的安彩人一个月拿了下来,在全国同行业中第一家实现双压大屏幕彩屏,使公司日产量突破1000枚大关,超过外方设计能力的70%,成为市场的抢手货。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个“暗钉”被拔下,一个个“安彩专利”同时问世。如模具决定玻壳“基因”,是安彩人重点攻关项目,国产化成功后,质高价廉,外方公司反过来向我求购……

还是那条生产线,原来源源不断的废品变成了高精度的成品,成了市场上供不应求的“俏货”。羽翼日见丰满的安彩,在1994年完全有能力轻松引进第二条生产线时,却毫不犹豫选择了“自我技术总承包”。以李留恩为首的安彩决策层,将5条玻壳生产线大工程,70%工艺设备国产化,用13亿元人民币、1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通常26亿元、24个月才能拿下的工程,一年赚回了全部投资。

安彩在接下来的第三期工程中,翻版加创新,在同行业率先结束再引进的历史。许多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前来考察,美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的公司已开始洽谈,希望引进安彩的成套技术设备。安彩靠创新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成为世界彩玻业的强者。

1996年6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第二次来到安彩,在二期生产线上认真考察,激动地说:“太好了,可惜时间太短,我可以看上一天。”他欣然题词:“加快彩玻基地建设,为民族工业争光。”

创新之源

安彩进入高效良性循环轨道,产品供不应求,职工们虽然工作紧张,但每天都有近1/5的人员从繁忙的岗位上下来脱产学习。这是公司为了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从1993年就开始实行的劳动制度改革。员工每年脱产学习时间保证50—70天,严格实行学分考核与经济利益分配挂钩,完成企业要求的学分,职工结构工资可进档升级。

安彩还在全国建立了第一个专业化的电子玻璃开发机构——“中国安阳电子玻璃技术开发中心”。他们创造性地构建一种“一肩三挑”的新型体制,将中心的专业研究室建在车间,各车间除完成工厂下达的计划生产指标外,还必须完成公司规定的技术创新任务,同时肩负培训员工任务。车间主任即是科研主任,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一杆子插到底,形成实实在在的科研生产一体化。

在安彩,每个人既是劳动者,也是科研开发创新者,又是受教育者。1994年,这种管理模式就获得国家现代化管理一等奖。

1984年安彩工程上马伊始,公司就从极为有限的经费里拿出150万元,录取当年仅低于高考分数线5分的152名学生到高等院校定向培养,他们如今都在关键岗位上挑起了大梁。近年来,该公司又选派20多批、450多人到国外进行专业技术强化培训,还从国内名校中挑选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8所院校,为公司培养人才。目前该公司已形成从中专、大专、本科到研究生各个层次人才教育的厂校联合办学网络。近10年来,安彩教育投资共计3500万元,人均12070元。

1998年,经人事部、国家经贸委正式批准,在安彩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彩集团已成为首批“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成员。

创新之人

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等十几个国家的40多个公司,与国内近百家公司,集中为一个项目协同作战,历时13个月,3000多人多层次交叉施工,这就是中国电子行业有史以来第一次实施自我技术总承包的安彩二期工程,总指挥是李留恩。

可以想见,李留恩为此经历了多少个第一:第一次不是依照政府行政命令、而是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优化组合;第一次担当如此之大的工程指挥……各种第一次遇到的问题之难之多可想而知!他曾经指挥员工用8天时间装好一台屏压机,还曾经大胆用俄罗斯军用飞机,将110吨重的压机及时空运至中国……

“在当今社会,所有的竞争都应定位在国际坐标系上,二期工程并非全部国产,却是将全球资源优化组合为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大的创新。”李留恩有了这个体会,安彩才有这样的决策:企业短缺的高科技人员及高层管理人员,准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招聘;部分高科技研究实验室将直接设在美国硅谷或其他发达国家;我们成为玻壳基地之后,要尽快成为照明基地、液晶显示基地;扩建国内企业的同时,在发达国家也要建厂,输出成套设备,成为真正的跨国集团……

前不久,李留恩曾将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撰写成专著——《七字科学管理结构研究》,在如潮的好评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字眼,首推“新”字。邹家华同志是这样评价的:七字方针总结得很好……袁宝华同志在序言中写道:我赞赏这种在科学管理中不断创新的精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尚清教授说:七字科学管理体系很有新意……

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安彩,会有更新的未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